其實我不太注意新聞或時事,很多事情跟我們的關聯都不大,有發生沒發生似乎都與我們的世界無關。而且下一則新聞很快地出來、那些不太深刻的瑣事一下就被洗掉。
然而最近有兩則新聞深深牽動我的情緒。
 
其一是菲國發生的港客挾持事件,事發之後隔天正好看見電影台播放的亡命快劫,讓我在電影之外的情節掉下許多眼淚。
其二就是這一則,逃亡一段時間的少年殺手廖國豪投案的新聞。
 
廖國豪「台灣教育害了我」的宣言讓我心碎,訓導主任「同班同學有人上台大」的辯駁更讓我痛心。
 
他是一個多麼年輕的孩子。國中時期的小孩──雖然那段時間的我也不喜歡被稱做小孩,但事後我們都明白當時的自己有多脆弱與年幼。
國中時期的小孩,正是處於自我認同與適應社會價值觀的階段。我們都曾經如此為賦新詞強說愁,一點小小的日常瑣事都會讓我們受傷、都會讓我們以為世界就要崩解。
 
在這種時期,「誰讓我有歸屬感」、「誰讓我感覺到被認同」,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
 
而台灣的師長竟然認為,和家長溝通就是盡到關心孩子的責任、把孩子教到未來上名校就是成功的範例。
責怪某些群體「帶壞」孩子的同時,為什麼你們不自問:在最需要的時候,你們怎麼不在他身邊?
 
這樣的教育,怎能不殘害更多的年輕學子?
這是我們將要教育出的下一代,這是我們的未來。
 
在朋友的噗浪上看到這麼一句話:
Erma Bombeck說,孩子所作所為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正是她最需要愛的時候。
 
那是無所適從的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的求救訊號。
在這種時候,請不要責備、那只會讓孩子們認為自己不被了解而更加封閉自己。
 
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關心功課好不好,而是有人在乎我們寂不寂寞。
所有的家長、所有的教育者,你們看見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h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