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ナンバーワンになれる山 悩んで見つけた

訪問、撰文:古川遙

伊澤拓司
1994年生。猜謎選手、QuizKnock股份有限公司CEO。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高校時期參加「全国高等学校クイズ選手権」達成史上個人2連霸紀錄。2016年、於東京大學在學期間創辦網路媒體「QuizKnock」、任職總編輯。參與電視節目演出,並於訂閱人數150萬人以上的QuizKnock YouTube頻道企劃、演出。

關於現在的工作
跟大家一起「從樂趣開始學習」

如果問我「現在的工作是什麼?」我會回答「我是猜謎選手」。我從中學時開始積極參與猜謎、成年後的現在對我來說猜謎依然是非常好玩的遊戲。

我非常喜歡學習新知。看到、聽到不知道的詞,就會很在意馬上查。當然要「知道」是很麻煩的,但重覆這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身體就會記住「比起麻煩、之後的回報更大」的感覺。知道了會很開心、感受到樂趣之後就會想知道更多。我想告訴更多人「知道」和「樂趣」的循環有多有趣,這成為我事業的軸心。

這個循環最麻煩的一點在於沒辦法從「知道」的這一端開啟,比方說學校的學習,如果是原本就沒興趣的領域,根本不會自主地想要知道更多。所以我花很多心力從「樂趣」這一端開啟。

我擔任代表的公司「QuizKnock」在YouTube上傳的影片,主要是以玩猜謎為主的娛樂影片,並不會想要直接教大家什麼。但是大家在笑著看影片的同時、能記住一兩個之前沒聽過的單字,那就是「從樂趣開始學習」了啊。

猜謎相關的工作、網路媒體營運、執筆撰稿,我的工作內容很多樣化,但這些全都是傳達學習樂趣的手段。

從事現在這份工作的契機
打通「從樂趣開始學習」之路

我沒想過竟然會靠猜謎吃飯,原本是想要成為研究學者而就讀東大研究所,個性來說我也是比較適合受雇於人的類型。如果不是在研究所時期想到「從『樂趣』開始學習」的這個概念,我應該不會創業。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我抱著想用喜歡的東西多少賺點外快的心情,創設了用猜謎在玩樂中學習新聞新知的網路媒體「QuizKnock」。因為我想要念書的時間,想說比起打工、賺點閱率應該比較有效率……真的是太天真了。一開始點閱率低迷到不行,我有拿獎學金,但過了很長一段生活得很辛苦的時期。

當然也覺得很痛苦、但不斷在錯誤中學習的同時將喜歡的東西打磨精煉的這個過程,讓我在選擇職涯的時候也認真考慮未來、成為我抓住些什麼的契機。想要喜歡學習、但為了學習踏出的第一步就碰壁的人實在太多了。因為想到「從『樂趣』開始學習」的這個概念,讓我們鎖定的需求更明確,也確信可以提供最適切的供給,讓我決心走上這條路。

此前人生的起落
高一就在高中生猜謎奪冠,無所畏懼

我人生中最無所畏懼的時期,就是國中三年級的時候。高中時在電視上看到「全國高等中學猜謎選手權」,心想「這個我去一定能得冠軍」到隔年去參加而且奪冠的這一年間真的狀態絕加佳,為了準備一天12小時都在做猜謎,把自己覺得「害怕」的要素全都消除了。

當年也好、現在也好,不害怕答錯這件事成為我的強處。尤其是上電視的時候,答錯了不是超丟臉的嗎?但是我覺得答錯了也沒關係,所以才會走到今天吧。

以前我曾經被國小老師罵過「多知道一些什麼就了不起嗎」。因為我在課堂上稱著臉頰、一副「大家怎麼都不會啊」的態度在上課,不過那句話點醒了我。我或許自認很懂這堂課要上的內容了,但這世上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事。知不知道這麼一件事其實根本微不足道。所以我就算犯錯也不覺得丟臉。這件事塑造了我現在不害怕犯錯的態度。

就算頂著猜謎王的頭銜,也不代表對這世上無所不知了。哪些人知道些什麼其實是很隨機的,輸贏都是相對的。在那個時候出的那幾題的答案我正好知道,就只是這樣而已。

一上小學我就很不擅長念書、高中時也因為猜謎一直贏不了學弟而沮喪,也是經歷過幾次人生的低谷,最大的挫折就是進東大研究所的那一年。

我為了確保讀書時間而創立網路媒體「QuizKnock」,每天一定會更新三篇文章,但點閱率低迷不振、完全賺不到錢,在研究室也全都是非常厲害的人、我完全跟不上。要是跟不上那就應該要更努力念書,但我卻被每天必須更新的「QuizKnock」的文章追著跑、沒辦法念書。

沒有錢之餘、沒有好好念書的罪惡感也壓得我喘不過氣,真的非常痛苦。到底要成為研究學者、還是要走猜謎的路,我沒有想清楚只是一個勁地做,結果兩邊都不上不下的。

因為猜謎開始上電視之後,隨著知名度變高、「QuizKnock」的收益也慢慢開始增加,但這樣也讓我很痛苦,因為要放棄成為研究學者,就代表要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

接下來的目標
希望自己能持續追尋No.1

「日語」「以影片為主的娛樂內容」「推廣『從樂趣開始學習』的理念」。我認為在這些限制之下我能成為No.1,所以才決定創業。

如果說成為No.1的條件可以自己設定的話那也沒什麼好說了,要是在完全相同的領域裡有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我也打算把這個寶座乾脆地讓給對方、再去開拓全新的領域。

說是持續尋找自己能成為No.1的領域,但這跟職業類別無關,比方說在企業裡做財務的人,比其他人都更能掌握公司財務狀況的人就是現階段最適合這份工作的人吧。為了成為No.1的領域切分方式,我覺得就像切羊羹一樣隨自己高興就好了。從這個角度來找出自己的強項也不錯啊。

就像我也還在職涯選擇的路上,如果找到其他的領域,我說不定會成為散文家、或是到哪家企業上班也不一定。

閒暇時間的度過方式+生活與工作的兼顧
用五人制足球和三溫暖轉換心情

2020年有放到一整天假的時間,只有新年的兩天而已。大家都說要Work-Life Balance,但既然我自己就是商品,工作和生活就是不可切割的了。正因為難以分割,與其安排休假日、我更傾向於安排休息時間。

星期六早上我會去踢五人制足球,通勤路上會聽音樂會,偶爾去三溫暖或健身流汗。在這些零碎的時間轉換心情,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我也非常喜歡自省失敗的時間。只要把失敗當成發現的累積,就不會再重蹈覆轍,下一次就一定會做得更好。

給年輕人的話
首先想想「自己想要做什麼」

現在這個時代、一直待在同一間公司工作到最後已經不是理所當然的了,職業之間的界線也慢慢模糊,以猜謎來比喻的話,就像不再是選擇題而是自由作答一樣。這有這的難處,所以早點思考自己的職涯是有幫助的。

我覺得首先可以明確找出自己想作的事,然後試著想想自己適合的職業類型。可以是現在社會既存的型式、也可以像我自己開拓出新的型式。先從既有的型式去找、之後再摸索出自己的類型當然也可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比起「想要變成什麼」,去思考「想要做什麼」是更重要的。從既有的職業去反推自己可以做什麼並不是必要的。

就算選擇的型式不適合覺得失敗了,也是有退路的。像我就是這樣,就算迷惘、只要一面採取行動,就一定能找到下一條路。相對地,如果因為迷惘而什麼也不做,就哪裡也去不了。

不管適不適合哪一種型式、或是要選哪一種型式,都是自由的。請大家拋開「應該要這樣」的既定觀念,找到自己最適合的生活方式。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伊澤拓司 伊沢拓司
    全站熱搜

    Sh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