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原文刊載於:伊沢拓司「自分はこれしかない」 クイズの“新しい可能性”と強い人の条件とは/「クイズの本質とはマジックではなく思考の道筋」 東大生ブームの牽引者、伊沢拓司のジレンマ
引領猜謎熱潮與東大生熱潮的猜謎選手伊澤拓司登上AERA。多方活躍於各大媒體的伊澤先生在本誌暢談猜謎的可能性。摘自AERA 2021年11月1日號。
撰文・澤田憲
為什麼你什麼都知道呢?劈頭這麼問,得到了「我記東西是沒有分別的」的答案。
「我對知識並不偏食,也不會去想這派不派得上用場。只要是我不知道的事我都想記住,我也不知道這算是積極還是被動。我至今遇到的『猜謎強者』都是這樣的人。」
開成高中時代,在「全国高等学校クイズ選手権」達成史上首度個人二連霸的紀錄,在東大研究所時期演出的猜謎節目「東大王」也獲得優勝,一躍成為眾所矚目之人。現在他在自己創立的QuizKnock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代表,除了經營娛樂學習系的YouTube節目企畫營運,也以猜謎選手、主持人等身分活躍各大媒體。
看似全心全意地走在猜謎這條路上,其實他也有過挫敗。
「我其實是想當研究者的。但是在研究所發現自己完全跟不上,念了半年左右,體認到『像我這樣只靠興趣是贏不過其他人的』。那個時期我也在經營QuizKnock了,但一開始也很不順利……。兩邊都碰壁,每天都很悶。」
就在這時候,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
「開始有人說『我看了QuizKnock所以來參觀比賽』,這讓我很意外。因為在這之前我一直覺得猜謎比賽就是來參加而已。也有人說『這對我學校課業有幫助』,我開始感覺到猜謎有『全新的可能性』。
如果我一直只有猜謎,或許早就已經放棄了吧。我想就是因為我同時擁有積極跟消極的心態,才能判斷『我只有這個了』下定決心做出決定吧。」
猜謎比賽的成績跟心態大有關係。「我每次都會看著自己的手,自我暗示『沒有我答不出的問題』。」
[攝影:蜷川実花、strategist of photography 鈴木心│hair&make up:赤間直幸(Koa Hole)
■與人開心相處的工具
從按鈴搶答到解答難題,漂亮導出正確答案的姿態讓很多人都看得很痛快。
我最早接觸到正統的猜謎,是在中學一年級的時候,在社團招生時進了猜謎研究社。我入學的開成學園是國高中一貫校,在社團跟高二的學長一起活動,不過對才剛小學畢竟的我來說,高中生已經是大人了。他們對我非常友善,這讓我覺得他們好帥。還會跟我說「那間保齡球館很便宜喔」或是「要去唱歌的話去這間店比較好」,教了我很多課業以外的事。
多年來都是東大錄取人數日本第一的開成學園,當時的猜謎研究社意外的是人很少的弱小團體。
或許是因為這樣吧,就連當時剛接觸猜謎的我也滿常贏過學長的(笑)。每次一贏,學長就會誇我:「伊澤很厲害嘛!」我開始覺得「想要變得更能贏!」就愈來愈沉迷猜謎了。
一開始,猜謎對我來說只不過是「讓我跟學長開心相處的工具」。當時的經驗或許也影響了我現在認為「猜謎也是一種溝通方式」的想法。
我認為「商業上來說好的猜謎」有三個重要的觀點。
一是「答題者」的觀點,二是「客戶」的觀點,第三個是「自己」的觀點。
也就是說,首先要考量答題者的狀況(年紀、知識量、興趣等等),接著要想像策劃這個場合的客戶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期待,最後則是要注意不要因為出題而造成自己吃虧。
比方說,跟公司同事聚餐,出只有精通《三國誌》的人才知道的題目,同桌的人會高興的可能性就很低。只要能遵守這三個觀點的需求,就能讓自己跟對方都享受猜謎的過程。
不過這三個觀點是對話和溝通的基礎技術。「問/答」這樣的事,是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理所當然在進行的事啊。
■出題者與答題者
為什麼這麼理所當然的行為,可以做為「猜謎」這樣的競技,甚至成為讓觀眾狂熱的娛樂表演呢?
跟可以自己完成的音樂和文學不同,猜謎一定需要「提問者」與「回答者」。所以我認為猜謎能夠獲得大眾的認知,要等到能夠一次將一個問題投向許多人的擴音器這樣的媒體、尤其是電視的出現才得以實現,也是沒辦法的事。
另外,能登上媒體的都是當下最受矚目、最能引發話題的人物。「淺顯易懂地回答現今社會大眾最關注的問題」這一點來說,跟猜謎這樣的形式也非常吻合。我認為媒體和猜謎多年來一直處於這樣的蜜月期,也可以說是互相利用彼此的價值的共生關係。
自己也在2017年於猜謎節目「東大王」獲勝而站到幕前,成為引領近年猜謎節目熱潮的人之一。
猜謎和東大生受到矚目是很幸運的事,不過太過強調學歷和頭銜的趨勢,老實說讓我覺得不太對勁。
有一陣子在出題難度較高的猜謎節目,失去了能讓觀眾認識演出者的背景或成長過程的餘裕,尤其是在網路影片普及之後,大家都認為「結論」之外的時間都沒有意義,很快就會轉台。或許也是因為這樣,學歷和頭銜就成為了可以瞬間將那個人的努力過程予以標籤化的方便工具。
我有一段時期對此感到非常矛盾。
■希望大家能注目過程
在著作中也寫到作為東大生風潮的中心人物之一,對此感到沮喪的心情。
我其實很希望大家能注目「過程」。因為猜謎的本質並不存在「魔法(強調學歷的呈現)」,而是在「邏輯(導向答案的思考過程)」之中。
讓觀眾驚嘆的搶答猜謎或靈光乍現,並不是只有少部分的天才才能擁有的,而是建立在前人們幾十年下來積累的理論之上。
為了證明這一點,在著作中將猜謎題目分類為25種「構文」,詳細記述猜謎選手在解答錢的思路軌跡。
我認為只要能理解這一點,就能夠從學習的階段當中找到樂趣。比方說,就像是比起只從論文的結論來闡述,分個幾次慢慢從頭把論文讀完更讓人能吸收學問一樣。把過程做為娛樂的一環,增加可以讓大家看得開心的內容是我今後的目標。
■想傳達學習的樂趣
在自身參與企劃、演出的YouTube頻道「QuizKnock」已經開始將學習的過程娛樂化的嘗試。
現在除了猜謎企劃之外,我們每星期有兩次跟大家一起花一小時念書的直播。同時也有分享如何立定學習目標的方式,希望能讓大家感受到雖然無聊但慢慢學習的過程也有它的有趣之處。
在猜謎影片中也想要帶入除了答案以外的學習,像是以前我們做過『只顯示題目的標點的猜謎』,當然超級難看懂的……(笑)。
不過這樣的體驗也能讓人學到『所謂的標點就是這樣的節奏才自然』。除了問與答的一對一之外還有其他能學到的東西,知識就能拓展開來。QuizKnock出題的猜謎是從這樣的出發點去做的。
隨著參與為數眾多的猜謎節目,許多人都誇獎他博學。然而愈是深入鑽研猜謎,愈是感受到「知識的曖昧性」。
比方說,像是我參加的節目上到企業出外景,會用這個公司的秘密來出題,一開始真的完全不知道。不過透過出題時的情境和提問,就會慢慢推敲出答案。所以就是「雖然沒有知識但還是知道」的狀況。相對地也有「明明就知道,結果還是答錯」的狀況。所以並不是像大家以為的「知道就會答對」。這麼想來,到底對這些東西是「知道還是不知道」,連我自己也不曉得呢。
接下來也會繼續面對無數的問題生活下去。
■伊澤先生精選的歷史名題
【現在熱度最高的猜謎】
各種類型的「解謎(謎解き)」
如果將猜謎定義為「有問題和解答」,那麼解謎就是要談猜謎時不能忽視的存在。江戶時代的判繪(判じ絵)本質上是一樣的,也是昭和時代的電視上常看到的形式,大約近10年來被命名為「解謎」、成為膾炙人口的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將原本各種不同名稱,賦予能讓所有人共有同樣概念的「解謎」這個名稱,成為一個類別之後又更加強了存在感。或許是現在最能吸引人的猜謎形式了。
【搶答猜謎的象徵題目】
Q 亞馬遜河一年一度會發生、河水從河口逆流而上的現象叫什麼?
A Pororoca
出自「第6屆史上最強猜謎王決定戰」。猜謎王・西村顕治傳說中的搶答的一題,是搶答猜謎最具象徵性的題目,也是成為猜謎文化迷因的一題。大眾對搶答猜謎的印象或許都源自這一題。是電視猜謎代表性的題目。
【被要求出題時會出的題目】
Q 每個月22日是「草莓蛋糕日」,為什麼呢?
提示:草莓蛋糕上有放草莓吧?
A 日曆上的22日上方會是15(草莓)日。
是雜學・發想系的題目。包括提示在內,不具相關知識的人也能推導出正確答案,答案的接受度也高。猜謎選手被要求「出個題目吧!」經常會選擇的一題。速度和知識並非猜謎的全部,思考的樂趣、得到新知的興奮,想要跟人分享的接受度,這樣的心情正是猜謎作為娛樂最重要的因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