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東大クイズ王・伊澤拓司さんが指南 自宅学習が続く今こそ親が子どもにすべきこと

――連日來,來自媒體的訊息錯綜複雜,應該有許多學子在心浮氣躁的環境下無法專心念書,你可以給他們一些建議嗎?

伊澤:社會和家庭的紛擾是很容易讓孩子受到影響的,這真的很困難。想要擺脫無法靜下心來的煩躁感,讓自己不要糾結於「要做些什麼才行」的念頭,應該是最起碼的解決辦法。現在的生活中已經充滿焦慮,要是再為了無法好好念書而焦慮,那當然無法專心。正因為是這種時候,對念書更要冷靜以對。為了達到目標,放下「非做不可」的意識反而是很重要的。

――「非做不可」的壓力會助長焦慮、因此失去專注力,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是一大重點吧。

伊澤:別人家開始上線上家教的課好像不錯、現在再不開始做考古題就來不及了,像這樣的想法算不算是「非做不可」的焦慮也因人而異,我覺得重要的是要具備「這是不是真的是現在必要的」的判斷力、選擇對現在的自己必要的學習。比方說現在用的單字本很有效果,那也不一定要換成大家都在用的單字本;東大生一天念十小時的書對自己來說太累了,那就從六小時開始就可以了。話說回來,既然人都在家裡了,是不是真的必須要花費跟在學校同樣的時間念書呢?應該先從這一點開始檢視。不習慣在家自學的狀況下,就已經很難專心了。既然如此那就稍微放鬆一點、短時間專心念書就好,這樣應該也不錯。
不去學校、見不到同學,代表難以直接交換彼此的經驗,容易陷入接收片面的資訊的狀態。再加上又沒有上課,會焦慮是一定的。不過這些資訊大部分都是跟自己無關的。對別人有效的方式,不適合自己做了也只是反效果,這種例子多的是。現在不得不待在家的這個狀況,正是認真面對自我、屏除雜音,思考「這真的對我有用嗎」的好機會,面對諸多資訊更應該審慎思考。在現在充滿焦慮的日常生活中,至少能做到的就是不要因為「非做不可」的雜音而更加焦慮。

――自我審視、看清什麼對自己真的有用,不只孩子、對大人而言也很受用呢。另外,你覺得家長能做些什麼來輔助孩子呢?

伊澤:對家長來說,我希望家長能幫助孩子不要陷入「非做不可」的盲點、也不要反過來造成孩子的焦慮,能秉持客觀的角度。「補習班的功課花了多久才做完?」「為什麼會選這種學習方式?」等等,這些當事人自己難以自我分析的盲點,能站在客觀角度、不要用責怪的方式來質問,應該就能幫助孩子整理思緒。當一個對話的角色、將當事人難以釐清的煩惱或原因映照出來的鏡子般的存在。我想這最終都會成為讓孩子成績提升的關鍵。

――在此之前都依賴學校或補習班的進度,不習慣自己設計學習方式的學生,具體而言應該怎麼做才好?

伊澤:「靠自己設計」當然很重要,不過本來就是很困難的課題。不是一蹴可幾的,首先要先審視自己的念書方式、再慢慢修正改善,這樣就算是小小的起步了。應該說自學最重要的正是這一小步一小步的組合和累積。剛開始的時候只要回顧今天的學習進行反省也可以。只要反覆實踐,對學習的視野就會更廣,慢慢地掌握學習的步調再去安排設計學習方式會更有效果。說不定還會覺得像這樣在自己的掌控下達成課題非常有樂趣。首先就輕鬆以對,從慢慢累積成功的經驗開始。

――透過「一小步」的組合和累積,找出自己讀書的步調開始樂在其中,也會開始有自信嘛。

伊澤:自己的步調並不等於就「全都要靠自己」,這個觀點也是很重要的。比方說,覺得自主學習的步調管理很困難的時候,需要採取的行動並不是「要更認命繼續認真念」、而是「那就照學校的課表來安排看看」。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例子,簡單說,能利用東西的就拿來用。延續剛剛的例子,學校的課表適度穿插了像體育或音樂,課程的安排讓我們不會一直都在用腦,適度安排休息時間,在家也能養成學習的習慣……像這樣去思考,選項就會更廣泛。

――認為「都要靠自己」而太過鑽牛角尖只會愈來愈累,但抱持著「能利用的東西都拿來試試看」的觀點,心情上比較輕鬆、念起書來也會比較有效率呢。

伊澤:沒有錯。另外,學習品質的管理方面,也可以用新書『讓學習變快樂』中的「難度分類表」「MIND MAP」等工具。把自己在念書時遇到的瓶頸或現狀透過這些工具整理出來,就更能客觀地檢視自己現在該做些什麼。這麼一來,我剛剛提到的「回顧學習進行反省」就會更容易。像這樣依賴已經設計好的東西也是一種做法。自學、自習考驗的不只是你自身擁有的能力,如何利用外界的事物來輔助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伊澤先生的著作『學習大全(勉強大全)』中也有寫到「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和「應考生活的規劃方式」。

伊澤:『學習大全』的核心思維是,我認為既然學習的做法及方法論、是用適合自己的方式構築而成的,那這一定也能應用在其他地方。除了念書之外,如果能建構出可以應用在其他「透過努力達成目標」的方法應該會很受用。而且念書相較於運動或藝術,是只要透過正確的努力就更容易有成果的。所以這本書的主軸是偏向如何學會並應用方法論。「設計念書的方法」也有衍生為「設計各種事的做法」的可能性,在現在這個時候,這或許會是容易讓大家有共鳴的主題吧。

――掌握「念書的原理」、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念書「方法」和「手段」。我認為『學習大全』的基本理論在需要自主學習的現在是非常重要的。最後,不能外出、只在家自學,容易打亂生活步調、不能跟朋友一起玩的壓力累積也很令人擔心呢。

伊澤:就是啊。我在應考的時候也過著在自習室、學校、家中往返,只有念書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移動的空檔、聽的音樂、偶爾外食,都讓我得到放鬆和活力,也才能撐過那段時間。很難找出這樣的「空檔」的生活應該很痛苦吧。不過反過來說,像這樣的小空檔也能夠放鬆是事實。要是覺得「待在家的時間不念書太浪費了」,就會被逼得喘不過氣。把握小小的空檔、趁機休息也是很重要的。以結果而言應該也會提升學習的品質。

――在缺乏能帶來無意識放鬆時間的「空檔」的環境下,要能持續念書,適度的休息和轉換心情也是必要的呢。我想考生的精神負擔應該特別大,可以請你給他們一些建議嗎?

伊澤:其實我認為所謂的努力是質和量的加乘。就算執行量大但沒有品質也沒有意義,品質高但不大量執行也不會有結果。這邊說的品質指的是「注意力」。在家裡要維持注意力是很辛苦的。既然如此,那就不需要維持。也是有比起注意力不高拖拖拉拉地念很久,以高專注力念短時間反而比較有效果的例子。我就是這種類型,在念書的時候發現注意力開始分散,就會索性放下書本,休息幾分鐘後再回來念……用這樣的循環來維持「高專注力的學習」。所以要讓念書有效率,休息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現在這段期間或許正是時候。比方說因為在家裡念書,就不需要去想「要跟平常上課一樣專心念50分鐘」,我想有些人在家比在教室還要更難專心吧。就算說東大生一天要念12小時的書,但現在的自己做不到這一點的話勉強自己也沒意義。如果一天六小時是極限,一個月後一天能念七小時就是很大的進步。用適合現在的自己的步調休息,不要勉強。尤其現在又是這樣的狀況,不可以小看精神上的負擔。
「設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重點是,不要對自己太嚴苛、也不要太縱容,要根據每一個當下的狀態去思考選擇適切的對策。找到能在家裡進行的舒緩壓力的方式,長遠看來也是學習技術的一環,這樣想就沒問題了。最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勉強」。

←Part 1

Part 3→

arrow
arrow

    Shad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